跳到主要内容

新月派:闻一多

一、闻一多简介

  • 闻一多(1899-1946)湖北浠水人,1913年入清华学校1922年赴美攻绘画;1925年回国,先后在北京艺术专科学校、武汉大学、青岛大学、清华大学、西南联大任教。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执行委员,1946年7月15日被暗杀(在云南大学举行的李公朴追悼会上的讲演)。
  • 代表诗作:《红烛》《死水》

二、闻一多的诗歌特点

  1. 强调意境和想象
    新诗径直是“新”的,不但新于中国固有的诗,而且新于西方固有的诗;换言之,它不要作纯粹的本地诗,但还要保存本地的色彩,它不要做纯粹的外洋诗但又尽量的吸收外洋诗的长处;他要做中西艺术结婚后产生的宁馨儿。《〈女神〉之地方色彩》

  2. 强调暗示
    玮德的文字比梦家来得更明彻,是他的长处。但明彻则可,赤裸却要不得。这理由又极明显。赤裸了便无暗示之可言,而诗的文字哪能丢掉暗示性呢?中———《论〈悔与回〉》

  3. 强调格律:带着镣铐跳舞

  • 对写实主义的批判:
    诗国里的革命家喊道“皈返自然”!其实我们要知道自然界的格律,虽然有些像蛛丝马迹,但是依然可以找得出来。不过自然界的格律不圆满的时候多,所以必须艺术来补充它。这样讲来,绝对的写实主义便是艺术的破产。
  • 对浪漫主义的批判:
    这种人的目的既不在文艺,当然要他们遵从诗的格律来做诗,是绝对办不到的;因为有了格律的范围,他们的诗就根本写不出来了,那岂不失了他们那“风流自赏”的本旨吗?所以严格一点讲起来,这一种伪浪漫派的作品,当它作把戏看可以,当它作西洋镜看也可以,但是万不可当它作诗看。
  1. 化用古典诗词
    闻一多既善于锻造新词;又常常向传统吸取营养,善于化用化用古典诗词入新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