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内容

30-40年代散文

第一节 三十年代散文创作概述

30年代,是散文的一个收获期,散文创作的文体意识进一步增强,随着对散文多种功能的认识和强调,散文的体式得到了更加多样化的发展,报告文学、传记等叙事性文体,日记体、游记体的散文,科学小品、历史小品等,都得到了倡导与试验,使该时期的散文样式日趋完备。

  1. 鲁迅派的杂文
  2. 李广田、何其芳等的抒情散文
  3. 丰子恺等的叙事散文
  4. 林语堂等的幽默小品
  5. 游记体散文
  6. 报告文学

第二节 鲁迅的杂文创作

鲁迅的杂文创作以1927年为界分成两个时期:

  • 1918-1926年杂文:《坟》《热风》《华盖集》《华盖集续编》,其主要内容是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。他从进化论出发,以个性主义和人道主义为武器,对带有落后封建意识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心理进行剖析和批判。
  • 1927—1936年杂文:有杂文集《而已集》《三闲集》《二心集》《南腔北调集》《伪自由书》《准风月谈》《花边文学》《且界亭杂文》《集外集》等。主要集中于政治批评、社会批评和思想文化战线上理论斗争性建设。

第三节 林语堂的散文创作

林语堂(1895—1986):福建龙溪人,现代散文大师。曾是“语丝”派成员,后创办《论语》、《人间世》和《宇宙风》等刊物,提倡“幽默”、“性灵”和“闲适”的文学,成为有影响的“论语”派的“主帅”。

在一个社会的变革期内,由于黑暗的现实的压迫,文学家大概是有三种路可走。一种是“打硬仗主义”,对着黑暗的现实迎头痛击,不把任何危险放在心头。 在新文学运动中, 鲁迅可算是这一派的代表。……二种是“逃避主义”,这一班作家因为对现实的失望,感觉着事无可为,事不可说,倒不如“沉默”起来,“闭户读”,即使肚里也有愤慨。这一派可以“草木虫鱼”时代的周作人作为代表。……第三种, 就是“幽默主义”了。这些作家,打硬仗既没有这样的勇敢,实行逃避又心所不甘,讽刺未免露骨,说无意思的笑话会感到无聊, 其结果, 就走向了“幽默”一途。此种文学的流行,也可说是“不得已而为之”。——阿英《现代十六家小品·林语堂小品序》

第四节 四十年代散文概述

一、四十年代初期:报告文学的兴盛

  • 丘东平《第七连》
  • 萧乾《血肉筑成的滇缅路》
  • 周而复《诺尔曼·白求恩断片》 -沙汀《随军散记》

二、继承鲁迅传统的杂文

鲁迅的杂文影响和启发了一批作者,形成了“鲁迅风”杂文作者群。主要作家作品有:徐懋庸及其《打杂集》、《不惊人集》,唐弢及其《推背集》、《海天集》,以及聂绀弩、周木斋、柯灵、巴人、徐诗荃等。

三、小品散文的多样风致

  • 萧红《回忆鲁迅先生》:传记散文,敏锐的感觉其才情,不拘格套的写法。
  • 冯至《山水》:用诗的笔调来写散文,深刻的哲思。
  • 梁实秋《雅舍小品》:余闲的调剂品,不大适应时代潮流,但行文优雅怡裕,给人真切与愉悦。
  • 张爱玲《流言》:将庸常生活陌生化,重在体味人生,描绘多用意象,议论显示机智。